当传统非遗遇见人工智能:专家分享“AI赋能设计”新路径——艺术与教育学院教师受邀出席省级高级研修项目

作者:艺术与教育学院 时间:2025-10-13 点击数:

实操演示:AI技术让非遗“活”起来

讲座现场,李莹以龙江非遗元素为例,现场演示多类AI应用软件。

借助“即梦”完成非遗主题图像的风格优化与动态视频生成,将剪纸、鱼皮画等静态纹样转化为叙事型短视频。

通过“豆包”输入“龙江冰雪非遗+现代家居”等指令,快速生成兼具传统符号与现代功能的设计方案。

运用3D软件提取鄂伦春族桦皮纹样,逐步完成三维建模与材质渲染,全面展示AI在设计全流程中的多样化应用,为学员提供直观、可

核心理念:以“守正创新”构建融合框架

讲座中,李莹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通过四个层次系统阐述AI赋能非遗创意设计的理论体系与实操方法。

传统设计的智能衍生

李莹指出AI技术并非替代传统,而是通过生成式设计、风格迁移与数据协同等手段,显著降低创作门槛、拓宽创意表达形式,并始终以龙江非遗的文化本真为根基,清晰梳理从技术支撑到文化承载的实现逻辑。

文化传承与修复革新

李莹系统分析龙江非遗的多元类型与其视觉、工艺上的转化潜力,包括冰雪文化IP、黑土剪纸、少数民族非遗与工业遗产等。她客观指出当前非遗传承中面临的人才断层、生产效率不足、设计同质化及年轻群体接受度低等现实问题,并提出AI的应对路径:借助生成式设计快速产出多类方案,通过风格迁移实现传统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利用AR交互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为非遗现代化明确技术落地方向。

实操演示:AI技术让非遗“活”起来

讲座现场,李莹以龙江非遗元素为例,现场演示多类AI应用软件。

借助“即梦”完成非遗

主题图像的风格优化与动态视频生成,将剪纸、鱼皮画等静态纹样转化为叙事型短视频。

通过“豆包”输入“龙江冰雪非遗+现代家居”等指令,快速生成兼具传统符号与现代功能的设计方案。

运用3D软件提取鄂伦春族桦皮纹样,逐步完成三维建模与材质渲染,全面展示AI在设计全流程中的多样化应用,为学员提供直观、可

三维共振:技术、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结语中,李莹强调“AI赋能非遗创意设计是技术、文化、产业的三维共振”,她指出AI不仅在效率、创意和传承三方面为非遗注入新活力,更应始终以文化原真性和匠人精神为内核。现场学员围绕该观点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明晰了技术应用与文化根脉并重的创新方向。

本次讲座全面展示了我院教师在数字媒体与文化艺术交叉领域的前沿探索,体现艺术与教育学院在数字创意人才培养及产学研融合方面的积极成果。通过将抽象技术转化为实操方法,不仅拓宽了学员对“AI+非遗”的创新认知,也为提升地方非遗创意设计人才的数字化能力贡献了“哈油”方案。

校址:哈尔滨市松北区松浦路297号 邮政编码:150028      版权所有:欧博abg游戏登录入口 黑ICP备10008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