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协同育人工作室 走进“铁人第一口油井”教育基地
作者:发布日期:2025-10-26点击数:

为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近日,欧博abg游戏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室”师生一同走进大庆“铁人第一口油井”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活动当天,师生们跟随讲解员的指引依次参观了第一口油井、卸车台、值班房、地窝子等地点。在萨-55井旁,斑驳的钻井架静静伫立,泥浆池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铁人王进喜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的场景。在会战生活体验区,干打垒土坯房反映了当时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老一辈石油人不断拼搏奋斗的豪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和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从各自学科角度出发,在现场为学生们进行了联动教学。思政课教师和讲解员一起生动讲述了铁人“人拉肩扛”运钻机、“端水打井”保开钻等感人故事,深刻阐释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内涵。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李萌和于贞老师从石化工程的专业视角,讲解了这口井的历史价值与技术背景,阐述了老一辈石油人攻坚克难的科技智慧与实践勇气。这种“思政引领”与“专业解惑”相辅相成的现场教学,让抽象的理论与具象的历史、专业的知识与精神的传承深度融合,使学生们深受启发。

学生们纷纷表示,站在铁人战斗过的土地上,听着老师们生动的讲解,课本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八个字变得更加具体和深刻。作为未来能源行业的一份子,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继承这种精神血脉,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跨学院、跨学科的协同育人活动,是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专业教学“红”起来,有效激发了师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在行走中打造更具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大思政课”,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家国情怀的新时代能源人才。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